家庭醫護互助服務 |
序號 | 項目 | 服務內容 |
1 | 靜脈采血 | 評估患者血管情況,正確選擇采血部位,為患者采集靜脈血標本。 |
2 | 新生兒護理 | 評估新生兒情況,根據須要給予沐浴、皮膚、臍部、臀部護理指導,新生兒撫觸等。 |
3 | 胃管護理 | 為不能進行吞咽,須要鼻飼的病人置入胃管,或為可自行進行吞咽,無需鼻飼的病人拔出胃管,使其恢復自主進食。 |
4 | 導尿護理 | 評估患者情況,置入尿管或拔出尿管后更換新尿管,解除尿潴留。 |
5 | 壓瘡護理 | 根據壓瘡的傷口情況,協助翻身,選擇適用的敷料給予換藥,并指導預防壓瘡的發生。 |
6 | 造口護理 | 對造口外觀及周圍皮膚進行觀察評估,解除造口袋,造口周圍皮膚的清潔消毒,更換敷貼。 |
7 | 傷口護理 | 評估傷口情況,依據操作規范完成術后傷口換藥或拆除傷口縫線,預防并發癥發生。 |
8 | 引流管護理 | 評估引流管情況,依據操作規范進行引流管護理,預防并發癥發生,并保證引流通暢有效。 |
9 | PICC維護護理 | 評估患者導管及皮膚情況,對 PICC 導管進行維護,包括沖封管、消毒、更換敷料等。 |
10 | CVC維護護理 | 評估患者導管及皮膚情況,對 CVC 導管進行維護,包括沖封管、消毒、更換敷料等。 |
11 | 輸液港維護 | 輸液港適用于高濃度化療藥物、完全胃腸外營養、血液制品的輸注。輸液港植入后病人的日常生活不受限制,接受藥物治療方便又輕松,可極大提高生活質量。 |
12 | 產后護理 | 評估產婦子宮復舊、惡露、盆底肌功能訓練等情況,提供母乳喂養、產褥期常見疾病護理及心理、健康、飲食、運動等指導。 |
13 | 糖尿病足護理 | 評估患者全身及局部病變情況,選擇合適的敷料、藥物及護理用品進行處理 |
14 | 霧化吸入 | 評估患者情況,通過霧化裝置將藥液形成霧狀由呼吸道吸入。 |
15 | 氧氣吸入護理 | 通過鼻氧管、鼻塞、面罩等方法給予患者吸入氧氣。 |
16 | 血糖檢測 | 評估患者情況,對患者手指、耳垂實施采血,用床旁血糖儀測得數值。將結果告知患者/照顧者,做好記錄。 |
17 | 靜脈留置針護理 | 評估患者,選擇生理鹽水或合適的肝素溶液對外周靜脈留置針進行沖管和封管,以保持導管通暢,并根據情況對敷料進行更換。 |
18 | 吸痰護理 | 經人工氣道給予患者吸痰,輔助促進痰液排出,保持呼吸道通暢。 |
19 | 氣管切開護理 | 對患者進行評估,清洗氣管切開套管并進行分泌物清理、更換切開部位敷料,以保持管道通暢和切開部位的清潔干燥。 |
20 | 灌腸 | 將灌腸液經肛門灌入腸道,用于軟化糞便、解除便秘。 |
21 | 口腔護理 | 對生活自理能力缺陷和部分缺陷的患者進行口腔護理,保持患者口腔清潔、舒適。 |
22 | 中醫護理 | 評估患者個體情況及主要癥狀,對患者實施耳穴壓豆、耳尖放血、穴位按摩、刮痧、艾灸、拔罐(真空罐)、穴位貼敷、中藥封包、臍療等技術。 |
23 | 呼吸機調試 | 為患者進行生命體征監測,評估呼吸道及血氧參數,選擇合適的呼吸機(單水平適合OSA,雙水平適合COPD心衰患者),為患者適佩戴,調節呼吸機參數(根據患者公斤體重和舒適度選擇最佳參數),為患者講解注意事項。 |
24 | 居家呼吸康復 | 根據患者病情進行呼吸、有氧訓練,可進行機械輔助排痰,教會患者各種呼吸康復訓練方式,評估患者生命體征改善情況。 |
25 | 骨科術后康復 | 執業康復師根據醫囑和患者需求提供相關康復技術服務,針對意外骨折或運動創傷的患者術后面臨的肌力下降、關節攣縮粘連,關節活動范圍減少、運動時伴隨疼痛等癥狀進行訓練指導,時間30分鐘。 |
26 | 腦卒中偏癱肢體康復 | 根據具體病情,使用不同的手法,對上肢的肩、肘、腕關節,下肢髖、膝、踝關節,以及上、下肢的肌力和運動的控制,感覺神經的恢復進行訓練; 改變異常運動模式,提高生活自理能力,縮短其回歸家庭和社會的過程。 |
27 | 腦卒中上肢康復 | 康復治療師通過評估上肢形態、功能及實用性,制定個性化方案,進行上肢功能訓練、關節活動度管理、肌力增強、協調能力提升、精細運動訓練及認知、心理調節等綜合康復治療,必要時輔以手法治療與指導。 |
28 | 脊髓損傷肢體康復 | 康復治療師對患者進行主觀生活質量、日常生活滿意指數和客觀生活質量、功能性限制分布量表的評定。根據病人具體的病情,使用不同的手法,對患者軀干及雙側下肢進行關節活動度訓練,調整異常肌張力的訓練,提高患者殘存肌力訓練,轉移動作訓練,平衡功能訓練,步行能力訓練,日常生活動作能力綜合訓練。 |
29 | 針灸治療 | 通過辨證論治,選取相應的穴位進行治療。其具有疏通經絡,扶正祛邪,調整陰陽的作用。適應于各種急慢性疼痛,以及中風偏癱,截癱等諸多疾病。每次30分鐘。 |
30 | 物理因子療法 | 應用天然或人工物理因子的物理能,通過神經、體液、內分泌等生理調節機制作用于人體,以達到預防和治療疾病的方法,也被稱為理療。 |
31 | 推拿治療 | 通過手法作用于人體特定部位或穴位,達到疏通經絡、調節氣血、緩解疼痛、促進康復等效果。適用于頸肩腰腿痛、肌肉勞損、扭傷等問題。 |